云贵水泥:向“废”要能 以“绿”破局 走好整合奋进之路


在“双碳”背景下,传统水泥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普遍面临燃料成本高、环保压力大的挑战。整合后的云贵水泥并未被市场下行和转型难题所困,而是紧紧围绕“绿色降本、生态增效”的目标,从燃料替代技术创新入手,积极探索固废资源化利用与替代燃料结构优化的方法与路径,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实践之路。

破局:直面难题,明确替代方向

整合之初,云贵水泥面临行业下行与燃料市场波动的双重压力。一方面,由于地处偏远,本地煤炭价格降幅远不及其他地区明显,原有使用本地煤的成本优势削弱,降本效果未达预期;另一方面,随着同行对替代燃料使用量的增加,其市场价格不降反升,且质量参差不齐,替代效率和经济效益有所下降,进一步加大了成本控制难度。基于实际情况,云贵水泥将燃料多元化替代作为整合后“降成本、促效益”的重要突破口,确立了“多元化、全覆盖、重实效”的推进思路,推动燃料结构从“单一替代”向“综合应用”转变。

实践:多措并举,构建替代体系

为确保燃料替代工作大规模、稳定推进,云贵水泥从技术攻关、资源整合与管理升级三方面协同发力,逐步构建起全链条燃料替代应用体系。

技术破冰:

解决适配难题,实现多元替代

不同区域的固废特性存在差异,燃烧稳定性不足,部分低质替代燃料燃烧效率低,且可能含有害成分影响生产。针对这些技术难点,云贵水泥组建跨区域技术团队,联合设备厂商量身定制改造方案,实施“一厂一策”。在播州西南工厂,通过优化窑炉燃烧系统与进料比例,煤泥尾煤的替代比例提升至72%,吨熟料燃料成本下降14%。目前,该厂正尝试实现尾煤全替代,力求进一步突破技术瓶颈。同时,在多家工厂推广头尾煤分磨、多点精准投加、精准温控及废气处理等技术,不仅提高了替代燃料的掺烧比例与燃烧稳定性,保障了熟料质量,也确保了环保排放达标。截至2025年8月,云贵水泥燃料热值替代率同比提升5.34%;整合以来,全区域累计使用煤泥、炉渣、生物质等替代燃料36万吨,替代标煤14万吨,热值替代率达12%。在煤炭价格未达预期降幅的情况下,有效减少原煤使用量,拓宽采购渠道,促使煤炭价格回落,综合燃料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资源整合:

打通收运环节,保障原料供应

大规模推进燃料替代,稳定的原料供应是关键。云贵水泥依托整合后的区域网络优势,构建“工厂—企业联动合作”的原料收运体系。一方面,与周边煤矿、电厂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利用其产生的煤泥、炉渣等工业固废,保障工业类替代燃料的稳定来源;另一方面,对接当地企业,回收秸秆、木屑等农业废弃物,拓展农业类替代燃料渠道。为降低运输成本,利用社会资源设立替代燃料集中预处理中心,通过破碎、干燥、混合等工艺,将分散的废弃物加工成标准化燃料产品,统一配送至各生产工厂。这种“集中处理、统一配送”模式,既提升了燃料品质的稳定性,也降低了运输成本,为大规模替代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25年8月,云贵水泥消纳的工业固废及各类替代燃料量较上年大幅增长110%,有效缓解了区域环境压力。

管理升级:

细化管控机制,激发全员参与

燃料替代涉及生产全流程,管理必须同步跟进。云贵水泥将成本控制与绿色环保理念融入替代燃料的采购、储存、运输及使用各环节,整合原有管理优势,建立涵盖热值、运输、预处理成本及环境效益的多维度全成本评估机制。通过集中采购、强化区域协同、优化库存管理等方式,降低替代燃料的综合成本。为确保燃料替代工作有效落地,公司将相关指标纳入各工厂绩效考核,设立专项奖励,明确生产、技术、采购等部门的职责:生产部门负责优化燃烧工艺与燃料配比,做好生产调度,防范能耗波动与质量风险;采购部门负责拓展原料渠道,控制采购成本;技术部门负责攻克技术难题,提升替代比例、效益。同时,企业建立“每周统计、每月分析、每季复盘”的动态管理机制,实时跟踪各工厂替代燃料使用量、成本降幅及环保指标等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通过这些举措,各工厂积极探索燃料替代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形成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成效:多重效益显现,实践价值凸显

云贵水泥的燃料替代实践,不仅有效缓解了成本压力,还在经济、生态及行业示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切实履行了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目前,累计已有13家成员企业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经济效益方面,燃料替代与绿电项目协同发力,降本效果显著。除替代燃料直接降低成本外,企业积极推进绿电项目建设,富源西南5.98MW光伏发电项目已实现并网发电,古城西南、遵义赛德等光伏项目也在稳步推进,预计全年绿电装机容量将达10.4MW,进一步降低能源成本。截至2025年8月,云贵水泥吨熟料燃料成本同比下降11.8%,全区域熟料标煤耗同比下降2.9kg/t,助力企业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稳健经营。

生态效益方面,大规模使用替代燃料后,企业每年减少原煤消耗14万吨,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30万吨;2025年以来,吨熟料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2.75%。结合8条危废、垃圾、污泥协同处置生产线,云贵水泥已处置危废、垃圾、污泥共2.3万吨,同时消纳工农业固废36万吨,有效缓解区域固废处理压力,实现“降成本、减排放、提效益”的目标,为企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行业示范方面,云贵水泥的实践打破了“区域分散经营难以推动规模化绿色转型”的固有认知。其“技术适配+资源整合+管理激励”模式,为水泥企业平衡环保与成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体现出整合后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协同优势。

未来,云贵水泥将继续秉持生态环保理念,深化燃料多元化策略,拓展风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应用,推动传统水泥生产工艺与绿色技术深度融合,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为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云贵水泥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为“智慧水泥”独家所有,任何媒体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智慧水泥+本网链接”。本网转载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联系处理(关注公众号“智慧水泥”后台留言)。业务咨询:1801049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