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集团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持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之路,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技术迭代、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绿色“智”能制造。
(一)坚持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推进水泥装备国产化,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自主攻关、集成创新,设计建造出新型悬浮预热器、第四代篦冷机、节能立磨等大型水泥环保装备并出口到美国、巴西、菲律宾等国,年大型节能环保装备出口额达20亿元,并先后承接泰国暹罗集团、日本太平洋水泥集团、巴西TUPI水泥公司等各类海外EPC工程总包项目30余项。海螺川崎装备为印尼雅加达地铁项目制造的首台盾构机下线,是安徽省首次出口盾构机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彰显了高端装备海螺造的实力。

注重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大力开发和应用无害化处理污泥、飞灰、工业固危废等环保新技术,顺利建成全国首个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系统, 目前环保产业年固危废协同处置能力超 1,000万吨;建成全球首套年产5万吨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及全球首套二氧化碳储能示范项目,填补碳捕集及储能系统装备技术空白;率先应用高温高尘SCR脱硝技术,污染物减排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发展智慧农业项目,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实施替代燃料技术,在枞阳海螺建成国内行业首个生物质替代燃料项目,宁国厂的5万吨/年生物质替代燃料示范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攻关储备项目。
专注高品质产品研发,海螺集团始终秉承“至高品质、至诚服务”的经营宗旨,开发了专用于核电工程的核电水泥、适用于精密仪器和导航定位系统的无磁水泥等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迪拜哈利法塔等世界级代表性工程,海螺品牌连续5年名列“世界品牌实验室”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前100位,CONCH商标水泥产品位居世界单一水泥品牌第一,2024年品牌价值912亿元。
(二)坚持管理创新,增添发展新活力
全面推动全员创新,把创新工作作为驱动高质量发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动力,出台鼓励全员创新指导意见,通过健全创新组织体系、打造创新平台、推广应用创新成果、加大创新激励力度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全体员工创新活力与动力。
持续推进精益管理,始终坚持多措并举提效益、成本领先促发展理念,加大综合能效技改投入,有序创新购销模式,落实“竞争在市场,实力在工厂”的经营思路,通过长期实践探索,切实建立了一套基于价值管理的全流程成本费用管控体系,产品成本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不断强化对标管理,以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专项行动为契机,全面组织“立标、对标、达标、创标”管理系列活动,明确14家国内外头部企业对标对象,合理设置75个对标指标,全方位诊断对标差异,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促进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坚持数字化转型,塑造发展新动能
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运用5G、AI、云计算等技术,融合汲取多年来深耕水泥制造积累的先进经验,建成行业首个水泥全流程智能制造工厂,目前已在100多家内部工厂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技术,生产效率提升21%,年效益增加10亿元;成功上线“水泥工业大脑”,通过统一标准的设计与建设,实现了生产经营从“人工操作”到“定速巡航”再到“ 自适应巡航”的智能化演进,产线自动投运率提高至99.3%,管理和决策效率提升30%。

积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选国家级行业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相继建成型材、水泥和“双碳”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有海螺“云工”工业互联网平台,广泛运用于全流程智能工厂、水泥数字化矿山、矿车无人驾驶等典型应用场景; 同时设立了“海螺工业互联网基金”和“海螺创新发展投资基金”,目前通过设立子基金的方式对外开展投资,重点投向“工业互联网+ ”生态平台内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
全力推动数字产业发展,积极沿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沿创新链拓展产业链,相继孵化出信息工程公司、智质公司、海博公司、中南机器人公司等数字公司,反哺水泥主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实现了传统产业与数字产业的良性互促、共同发展。
来源:海螺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