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印发《江苏省2025年移动源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其中,水泥行业应关注以下重点内容:
一、推动清洁运输比例提升。沿海主要港口的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原则上以铁路或水路为主,短距离运输时优先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车船。探索推广大宗固体废物公铁水协调联运模式。2025年沿海主要港口铁矿石、焦炭等清洁运输(含新能源车)比例力争达到80%;火电、钢铁、煤炭、焦化、有色、水泥等行业大宗货物清洁方式运输比例不低于80%。鼓励厂内使用新能源运输车辆和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推进建材(含砂石骨料)清洁方式运输。鼓励大型工矿企业开展零排放货物运输车队试点。鼓励工矿企业等用车单位与运输企业(个人)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实现清洁运输。
二、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化发展。铁路货场、物流园区、港口、机场,以及火电、钢铁、煤炭、焦化、建材、矿山等工矿企业新增或更新的作业车辆和机械主要使用新能源车辆和机械。新增或更新的3吨以下叉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2025年港口、机场新增和更换的作业机械和厂内车辆(新增)采用清洁能源或新能源占比达90%以上。全面推广“全电工地”“全电搅拌站”建设。
三、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2025年,实现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高于70%;调度2019年以来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铁路专用线以及纳入本地多式联运规划的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情况。持续推进重要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5万标准箱(TEU)、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及粮食储备库等,接入铁路专用线、支线航道或管道,具备条件的实现铁路深入码头前沿。
四、强化重点用车企业监管。按照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技术指南要求,加强运输车辆管控,实现动态更新。鼓励未列入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控的企业参照开展车辆管理。全面落实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建立重点用车单位清单,并纳入移动源综合管控平台,实现动态管理。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加大对柴油货车、工程机械的联合执法检查力度。
五、制定重点管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管理办法,各设区市完成列入重点管理名录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编码登记,推动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安装定位系统并联网。完成省市两级门禁监管系统建设。推进重点行业企业门禁系统建设,火电、钢铁、煤炭、焦化、有色、石化、水泥等重点行业2025年底前全部完成,并与省、市平台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