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扎根于“两山”理念发源地的工业企业,湖州白岘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在这场绿色变革中,走出了一条从传统制造向绿色转型的“蝶变”之路,用实际行动书写厚重的生态答卷。

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
水泥工业曾一度是高能耗、高排放的代名词。白岘南方深刻认识到,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企业摒弃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企业不再满足于厂区“窗明几净”,而是致力于打造花园式工厂,将冰冷的工业建筑融入周边秀美的绿水青山之中。
通过科学规划,厂区绿化覆盖率逐年提升,昔日尘土飞扬的生产区,如今已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守护好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就是对“两山”理论最真挚的敬畏。近年来,白岘南方先后荣获“浙江省绿色企业”、“湖州市四星级绿色工厂”、“浙江省节水型企业”及“浙江省‘无废工厂’”等多项殊荣。这些荣誉背后,是对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和不懈追求。
从粗放生产到精益智造
白岘南方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推动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企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从2021年至2025年7月,企业环保累计投入超过3000万元,用于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通过对原煤堆场等进行全封闭改造、加装喷雾抑尘系统、安装空气质量微站等措施,有效遏制了无组织排放。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响应国家环保政策的硬任务,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精益生产管理和智能化升级,企业正努力将传统的水泥制造,转变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智”造产业。
从能源消耗到循环利用
优化能源结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将节能降耗视为降本增效、绿色发展的生命线。余热发电站如同一颗绿色的“心脏”,将水泥生产过程中原本被废弃的巨大热能,通过先进技术转化为宝贵的电能。2024年,企业日均发电量达到22.16万度,全年熟料吨发电量达35.51度。不仅大幅降低企业对外购电的依赖,减少能源成本,更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有效降低了碳排放强度。
从被动应对到系统治理
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构建了全流程、系统化的环境污染治理体系。在有组织排放方面,针对窑头、窑尾等主要排放口,分别采用高效覆膜袋式除尘、SNCR+SCR联合脱硝、湿法脱硫等行业领先的治理技术。目前,窑尾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为:颗粒物0.5mg/m³、二氧化硫2.1mg/m³、氮氧化物9.1mg/m³,均远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治理成效显著。同时,企业正全力推进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力争早日通过验收,将企业环保绩效提升至A级,打造行业内的环保标杆企业。
二十年“两山”路,是一条见证“绿”与“富”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这条道路以生态保护引领产业转型,以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改善,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展望未来,白岘南方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步伐,以更大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来源:南方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