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材安徽:扎根巢湖之滨,谱写水泥工业绿色转型华章


晨曦微露,万顷巢湖碧波荡漾,薄雾轻笼如纱。岸边荻花摇曳,白鹭翩跹,勾勒出一幅灵动的水墨丹青。在这片被誉为“皖中明珠”的生态腹地旁,安徽中材水泥有限公司——这座现代化的水泥企业,正以其铿锵有力的绿色脉搏,与湖光山色和谐共鸣,悄然绘就一幅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的崭新画卷。

曾几何时,“水泥”与“烟尘”的刻板印象,是行业难以回避的注脚。然而,在巢湖的潋滟波光映照下,中材安徽早已将“绿色发展”深植于企业基因。轰鸣的旋窑不再是生态的“对立面”,而是精心雕琢、向绿而生的“能量场”;昔日的矿山创痕,正被匠心覆上葱郁的“生态霓裳”。企业以行动践行承诺,将“两山”理念熔铸进每一道生产工序,让传统的“灰色”产业,焕发出盎然勃发的“绿色”生机。

资源再生综合利用,变废为宝长效循环

从原料开采的“点绿成金”,到生产过程的“吃干榨净”、“超低排放”,再到产品应用的“循环再生”,一条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绿色链条已然成型。环保投入不是成本,而是对未来最坚定的投资;生态效益并非负担,而是驱动创新、赢得未来的核心动能。

中材安徽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巢湖市500t/d生活垃圾项目于2017年5月投产运行,年处置城乡生活垃圾等固体垃圾可达18万吨。截至目前,已累计处置各类生活垃圾90余万吨,节约填埋土地400余亩。该项目填补了巢湖市城市废弃物处置的空白,实现了变废为宝、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目标,促进了城市废弃物处理产业化,解决了垃圾围城的环保难题,实现了企业与社会和谐共赢的良好局面。

技术创新低碳转型,清洁生产精准减排

这不是简单的色彩转换,而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与生态赋能。中材安徽以科技创新为笔,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墨,在巢湖之滨奋力书写着水泥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深入进行环保治理,企业引进湿法脱硫技术,开展SCR脱硝技改、窑尾袋收尘扩容、落实超低排放技术改造等一系列节能、环保设施改造,改造后年减少NOx排放量1700余吨,年减少粉尘排放量约32吨,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74吨,节电170余万度,节煤1.5万吨,达到水泥行业国家超低排放标准。

公司引入气悬浮与磁悬浮风机设备,不仅大幅降低能耗,更让轰鸣的工业噪音显著减弱。窑系统SCR脱硝与煤粉制备系统的降阻提产节能改造项目投运后,氮氧化物、粉尘排放量大幅削减,年减碳量可观。

源头减排美化生态,绿色发展和谐家园

环境综合治理方面,中材安徽在生产厂区内新建了雨水收集池,并建成水泥企业废水零排放综合利用系统,将生活污水、设备冷却回水、生产污水和地面雨水分别处置,精准控制,利用水池容量缓冲、悬浮物沉淀、加药絮凝再通过叠螺机去除水中的污泥,产生的淤泥可作为熟料生产用原料,既节能又环保,沉淀处理后的雨水再用于浇洒道路及绿化,节能又环保。企业连续多年荣获“安徽省节水型企业”荣誉称号。

自2024年起,企业依托科技创新,又将市政污泥等废弃物纳入原燃材料体系,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在降低钙质材料消耗的同时,实现减碳效益,为循环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将“无废”理念从蓝图变为现实,让废弃物绽放出新生的光彩。

近年来,中材安徽先后获得国家一级安全标准化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企业、安徽省生态环保厅环境保护信用评价“诚信企业”、安徽省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优秀项目奖、安徽省“健康企业”、合肥市节能先进企业等荣誉表彰。

巢湖的风,吹拂着创新的气息,也见证着中材安徽的绿色蝶变。企业正努力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践行者与领跑者,让工业的脊梁更加挺拔,也让巢湖的山水更加秀美。这幅以“绿”为底色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而生态赋能书写的新篇章,每一页都饱含着我们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敬意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来源:中材安徽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为“智慧水泥”独家所有,任何媒体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智慧水泥+本网链接”。本网转载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联系处理(关注公众号“智慧水泥”后台留言)。业务咨询:1801049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