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天凝南方水泥:从“工业灰”到“生态绿”的破茧之路


在澄澈的天空下,印有“南方水泥”的水泥联合储库如银灰色巨人巍然矗立,“中国建材”的红色标识如灯塔般醒目。走进厂区,水泥厂原本尘灰蔽日的陈旧记忆被彻底刷新——宽阔整洁的道路在绿荫掩映下延伸,葱茏的植被随风摇曳。这正是南方水泥所属嘉善天凝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多年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创建整洁工厂、“无废工厂”,率先完成浙江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合格公示、资源循环利用,以科技赋能环保提升,用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缩影。

技术破局,驱动绿色生产引擎

响应国家制造业“三化”战略发展,企业依托南方水泥的技术优势,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工艺。高效除尘设备与先进的雾化喷淋系统构筑起严密的环保防线,使颗粒物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优化原材料配比,以粉煤灰、矿渣、钢渣等工业固废替代石灰石,从源头减少生态索取。同时,对生产设备与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强化过程控制,吨水泥综合电耗从2018年的39.27kwh下降至如今的30.97kwh,生产效率与品质在绿色轨道上同步跃升。

科技织网,构筑立体防控体系

企业全面构筑立体防控体系,打造了全封闭生产线。原料输送廊道覆以透光玻璃顶棚,巧妙平衡了粉尘控制与自然采光。堆场与道路密布的智能喷淋网络,让PM10浓度较改造前锐降70%。厂区绿化率突破40%,乔木、灌木与草坪编织出立体的降噪防尘绿毯。生产冷却水经冷却塔高效回用,循环利用率高达99%以上;生活废水通过隔油池、化粪池深度处理后,化作滋养厂区绿意的清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企业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通过学习相关制度规定对生产过程进行梳理,结合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劳动强度、效率、安全风险、稳定产品质量上制定攻关项目,自主形成研发项目全流程管控。截止目前,企业已成功申报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通过了浙江省水泥行业超低排改造公示,集团环境保护平台的创建应用,科技赋能使各项生产质量、安全环保技术指标有了明显的提升。

“无废”领航,树立绿色码头标杆

企业码头位于湖嘉申航道天凝镇东顺村航段左岸,配置了4个500吨级货运码头泊位,使用港口岸线200米,设计年吞吐能力200万吨。积极响应嘉兴市“无废城市”建设蓝图,企业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工艺优化、清洁生产与资源循环的深度融合。通过对厂容厂貌码头蝶变治理、绿色采购渠道健全、污染物接收管理设施配置、船舶防污染设施建设、无废码头环境措施、垃圾分类设施及相关管理制度健全,2024年企业荣获浙江省《无废城市细胞》评估,成为全镇首家省级“无废码头”。这一荣誉不仅闪耀着企业的责任担当,更在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的宏大画卷中,嵌入了港航领域的闪亮坐标,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样本。

蜕变有声,老工业迸发绿色动能

在中央控制室,闪烁的大屏实时跳动着实时排放数据。一位扎根企业三十载的老维修工指着屏幕动情道:“早年巡检一圈,安全帽上全是灰;如今穿着工作服进车间,下班时衣领还能保持干净!”这朴素的对比,胜过千言万语——从粉尘弥漫的“工业灰”到智能清洁的“生态绿”。嘉善天凝南方水泥的蜕变雄辩地证明:传统老厂绝非环保的负累,而是蕴藏着绿色转型的澎湃核心动能。企业坚持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之路,生产经营过程通过DCS控制及质量控制系统、收发预约系统、地磅一码通无人值守、安智通、聚财通等数字化智能化平台的建设,不断提升生产经营管理绿色动能。

站在新的起点,嘉善天凝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正以创新为笔,饱蘸责任之墨,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壮阔长卷上,奋力书写水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昔日的水泥灰,终将化为滋养未来的生态绿!

来源:天凝南方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为“智慧水泥”独家所有,任何媒体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智慧水泥+本网链接”。本网转载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联系处理(关注公众号“智慧水泥”后台留言)。业务咨询:1801049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