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水泥集团出手!与中建材、海螺、冀东“抢市场”!

近日,广东省肇庆市生态环境局封开分局发布关于华润水泥(封开)有限公司10万吨级碳利用研发平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其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可行。

又一家水泥集团出手!与中建材、海螺、冀东“抢市场”!

审批意见显示,华润水泥(封开)有限公司拟在现有厂区建设10万吨级碳利用研发平台,项目总投资约1.28亿元。项目在不改变水泥熟料产能的情况下,依托现有项目1#水泥熟料生产线,通过碳自富集二氧化碳捕集的CO₂浓度为90%的烟气供应给现有加气混凝土生产线矿化养护,以及对捕集的二氧化碳进行压缩、液化精制生产食品级干冰。项目设计碳自富集二氧化碳捕集规模10万吨/年CO₂,其中5万吨CO₂供应给现有加气混凝土生产线矿化养护,5万吨CO₂用于生产食品级干冰。

水泥工业是碳排放大户,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13.75亿吨,每吨成品水泥排放578公斤二氧化碳。水泥行业碳减排刻不容缓。

前不久出台的《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就提到,水泥行业要加快研发碳捕集技术。水泥企业探索碳减排碳捕集,在当下的“双碳”背景下,可谓“明智之举”。开展节能低碳技术发展路线研究,加快研发水泥窑炉烟气二氧化碳捕集与纯化催化转化利用关键技术等重大关键性节能低碳技术,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产业化应用,能够促进水泥行业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继中建材、海螺、金隅冀东等水泥龙头进军碳捕集领域,此次华润水泥也开始抢占新赛道。此前,华润水泥首席专家陶从喜曾表示,华润水泥已确立于2023年建设完成一套10万吨/年碳自富集技术研发平台,该项目是华润水泥自主研发的碳捕集技术路线,打破主流化学吸收法、膜分离法捕集二氧化碳的模式,在碳捕集装备上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研发和升级,提出了一种水泥窑自富集90%以上浓度二氧化碳的创新技术,具有低成本、低能耗、低碳排放值等技术优势。

水泥龙头企业凭借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在碳捕集领域持续发力,打造出多个领先级别项目:

济源中联水泥碳捕集项目是国内第一个实现碳捕集实际工业应用的项目,也是全球首条利用钢渣进行捕集的工业化生产线。项目预计投资4000万元,以冶金固废钢渣粉和水泥窑尾烟气中的二氧化碳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少量特种催化剂,在捕碳装置中进行气固反应。建成后可年产捕碳钢渣30万吨,年直接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

青州中联水泥年产2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提纯绿色减排示范项目是中国建材集团第一个二氧化碳捕集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1.98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在二期6000t/d熟料线窑尾及北侧空余场地上,建设一条窑尾年产20万吨CO2自富集系统和一条废气处理处置生产线,年生产8万吨工业级液体CO2、11.5万吨食品级液体CO2和0.5万吨干冰。

作为水泥行业碳减排领域的领军者,海螺水泥拥有全球水泥行业首个水泥窑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海螺白马山水泥厂示范生产线目前每年能生产5万吨液态二氧化碳产品,平均每月减少4千多吨二氧化碳排放。目前,捕集的二氧化碳作为植物气肥,对白马山水泥厂园区智慧大棚里的植物提供稳定的温度环境,增加作物产量。

又一家水泥集团出手!与中建材、海螺、冀东“抢市场”!

邢台金隅冀东水泥有限公司牛山分公司碳中和示范园1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纯化项目于今年开工。冀东水泥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实施碳捕集、燃料替代等绿色项目,提升产业价值,打造绿色环保产业新格局。

福建龙麟新型干法旋窑CO2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利用现有三条生产线,采用国际最先进工艺技术,回收原料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年捕集纯化(减排)5万吨二氧化碳气体,年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产品5万吨、65%纯度的氧化钙16万吨。

目前,我国正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展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利用与地质封存全流程等重大技术创新,可为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对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水泥企业应当一方面从源头上减少在生产熟料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加大对最终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捕集纯化和资源转化再利用工作,从末端治理上实现控排、减排目的。持续进行资金和技术投入,培养高科技人才,加强绿色低碳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动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水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智慧水泥”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智慧水泥+本网链接”。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联系处理(关注公众号“智慧水泥”后台留言或zhihuishuini@163.com)。

(1)
上一篇 2022年12月5日 13:32
下一篇 2022年12月6日 08:45

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