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出资上亿元成立新公司,专攻这一领域!新天山、冀东、华新都来“争抢”!

近日,安徽碳合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5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等。

海螺出资上亿元成立新公司,专攻这一领域!新天山、冀东、华新都来“争抢”!

企查查显示,该公司由安徽海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化(浙江)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三碳(安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其中海螺投资持股55%,为第一大股东。据了解,安徽海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三碳(安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均为海螺集团全资子公司。

海螺出资上亿元成立新公司,专攻这一领域!新天山、冀东、华新都来“争抢”!

早在2018年,海螺水泥就开始进军碳捕集领域,在白马山水泥厂建设世界水泥行业首套5万吨级水泥窑尾二氧化碳捕捉收集纯化示范项目,可以生产纯度为99.9%以上的工业级和纯度为99.99%以上的食品级二氧化碳,开创了世界水泥行业碳捕集技术利用的先河,也为公司后续全面进入二氧化碳市场做好了技术储备。

白马山项目示范线的成功建成,帮助海螺集团完成了从“被动碳减排”到“主动碳捕集”的转变,为行业企业树立了标杆,标志着海螺水泥填补了世界水泥工业低碳技术空白,标志着中国水泥工业环保技术取得新突破,在全国乃至全球水泥行业都具有强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海螺集团之所以能够成为碳捕集的行业领先者,除了公司大手笔的资金投入外,和各大高校开展战略合作,寻求技术支持,也是海螺的重点投入。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签约、与武汉理工大学成立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和南开大学共建“二氧化碳资源化综合利用联合实验室”……

海螺水泥曾多次表示,公司将持续大力发展综合节能技改,探索推进碳捕捉技术应用。2011年8月,海螺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上海签订了碳交易市场能力建设和碳管理体系建设合作协议,携手全国碳市场配套体系建设,共同推动碳资产的高效、专业化管理,促进水泥行业企业“双碳”目标实现和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

2021年11月3日,成立海螺集团三碳(安徽)科技研究院,致力于水泥行业碳减排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同时设立了碳科技公司、碳资产管理公司等新型绿色产业,联合高校、企业、政府等多方资源,协同发力,助力推动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双碳”战略。

除了海螺先行一步,中建材、冀东、华新等水泥龙头集团也都相继进入碳减排领域。

青州中联年产2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提纯绿色减排示范项目是中国建材集团第一个二氧化碳捕集项目。项目以青州中联现有的两条6000t/d熟料生产线窑尾烟道气为原料,建设一条窑尾年产20万吨CO2自富集系统和一条废气处理处置生产线,采用碳捕集储存利用(CCUS)技术,经烟气预处理、CO2回收、压缩、净化、液化,产品质量满足工业级及食品级二氧化碳标准。

项目投产后,年可捕集提纯二氧化碳20万吨,在实现节能降碳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举,助推“水泥+”一体化经营模式向纵深发展,为新天山水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今年5月,邢台金隅冀东水泥有限公司牛山分公司碳中和示范园1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纯化项目开工。此前冀东水泥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曾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实施碳捕集、燃料替代等绿色项目,提升产业价值,打造绿色环保产业新格局。

华新水泥窑尾气吸碳制砖生产线是世界首条利用水泥窑尾烟气生产混凝土制品的生产线,该技术将水泥窑尾气制品化,采用水泥窑尾烟气吸碳养护工艺取代传统粘土烧成制砖和混凝土灰砂砖工艺,解决了资源消耗、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开发出水泥产业碳中和技术。以年产1亿块蒸养砖生产线为例,每年利用2.6万吨二氧化碳,全国推广每年减碳将达到5200万吨。

水泥企业探索碳减排碳捕集,在当下的“双碳”背景下,可谓“明智之举”。碳减排不但是国家“十四五”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关乎水泥行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关键,谁先拿到入场券,谁就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今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联合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要求探索生物质发电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相结合的发展潜力和示范研究。水泥大省山东省也在《全省“两高”行业能效改造升级实施方案》中,鼓励和支持开展水泥低碳化制造耦合水泥烟气捕集纯化规模化提升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 (CCUS)。

目前,我国正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展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利用与地质封存全流程等重大技术创新,可为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对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国家也对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科技项目的企业实施所得税税收优惠,使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工艺获得更大更好的市场空间。

水泥企业应当一方面从源头上减少在生产熟料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加大对最终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捕集纯化和资源转化再利用工作,从末端治理上实现控排、减排目的。持续进行资金和技术投入,培养高科技人才,加强绿色低碳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动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水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智慧水泥”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智慧水泥+本网链接”。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联系处理(关注公众号“智慧水泥”后台留言或zhihuishuini@163.com)。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3日 14:47
下一篇 2022年7月14日 09:17

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