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中国建材股份、天山股份、中材国际同时发布公告,天山水泥、中材国际与中材水泥订立增资协议,据此,中材国际同意以现金方式对中材水泥进行第一次增资,以及天山水泥及中材国际同意以现金方式同比例对中材水泥进行第二次增资。
根据第一次增资,中材国际将以现金认购中材水泥的新增注册资本约人民币12.355亿元,每人民币1元新增注册资本的认缴价格为人民币1.0693424元,总认缴价格为约人民币13.21亿元,中材水泥的注册资本将由约人民币18.53亿元增加至30.888亿元。
根据第二次增资,天山水泥和中材国际将以现金同比例认购中材水泥进一步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69.112亿元,每人民币1元新增注册资本的认缴价格为人民币1元,将中材水泥的注册资本由人民币30.888亿元进一步增加至100亿元。新增注册资本将由天山水泥认缴约人民币41.47亿元,由中材国际认缴人民币27.64亿元。
第一次增资及第二次增资完成后,天山水泥及中材国际将分别持有中材水泥的60%及40%的股权,中材水泥将仍为该公司的附属公司。
公告称,增资协议项下的交易为加快该公司国际化发展步伐,满足发展资金需要,实现水泥业务板块国际化发展与工程服务板块优势互补。新天山水泥表示,中材水泥是公司国际化业务平台,后续将根据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在“竞争优势、区域领先、风险可控”原则下开展境外基础建材投资;引入中材国际作为股东可发挥其国际化经验优势、属地化运营优势、国际化人才优势、市场前沿信息优势,以及工程、改造、运维、备件、物流等综合服务优势,进而更好地拓展项目、发展项目。
目前,中材水泥在境外投资拥有3个基础建材生产运营项目:一是通过中国香港及非洲毛里求斯两层投资平台在赞比亚投资的赞比亚工业园项目,二是通过内蒙古乌兰察布投资平台在蒙古国投资的蒙欣水泥生产线项目,三是中材水泥直接在尼日利亚投资的骨料生产线项目。
加速海外业务扩张,是水泥企业面对国内行业产能过剩、环保低碳加码等多重挑战下,提升公司业绩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国内水泥需求触底,企业利润持续下滑,中建材、海螺、华新、红狮、西部水泥、葛洲坝等各大水泥集团开始频繁扩大海外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泥需求仍在增长中,海外业务的扩张有助于水泥企业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23年上半年,海螺水泥海外项目销量同比增长4.93%,销售金额达21.75亿元,同比增长14.29%;出口销量同比增长90.82%,销售金额为1.08亿元,同比增长102.11%。同时,海外业务毛利率也实现了增长,已成为中国水泥行业对外投资规模最大的企业。
重组后的新天山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水泥企业的战略目标,并紧抓“水泥+、国际化、双碳”三大翘尾因素,希望通过精心发展新业务,不断超越平台期。公司积极关注“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响应国家"走出去"政策,紧抓市场机会,稳步推动国际化发展,为一带一路做贡献。
华新水泥海外工厂运行稳定,经营绩效稳步提升,成功打造新的盈利支柱。2022年全年,公司海外工厂实现营业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62.3%。根据规划,公司2025年力争实现营收业绩倍增,国外产能翻两番,成为建材全产业链的跨国集团。
红狮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立足东南亚,在老挝、尼泊尔、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家建设多个大型水泥项目。红狮“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实现企业在国内外协同发展,也为红狮成长为国际一流的绿色建材企业提供强劲动力。
近年来,西部水泥持续发力海外市场,在非洲、中亚等地展开大手笔收购。西部水泥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海外市场收入增长明显,实现收入12.09亿元,同比大增157.44%,海外水泥熟料销量达179万吨,同比实现145%的增长,海外水泥产能已占公司总产能达14.6%。
葛洲坝水泥公司作为中国能建建材业务板块的专业公司,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葛洲坝水泥与中国能建国际集团将发挥各自优势,理清合作思路,聚焦东南亚、中亚、非洲等重点区域,加大市场筛选力度,建立优化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同联动的市场布局,进一步提升水泥业务海外投资建设规模和质量,加快推动中国能建非电业务高质量“走出去”。